close

易筋經相傳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只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后落跡于少林寺,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達摩會意后,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于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于少林,流傳至今,然而現代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末天臺紫凝道人所創,原系道家導引之術,與佛教實無干系。目前已知最早《易筋經》版本,是清道光年間的來章氏《少林易筋經》,相傳為達摩祖師作序。而實際上,《易筋經》為明代/(1642/)的紫凝道人所作,序言也是這位道士托名而成。綜觀易筋經的原理和方法,其動功多源于道家導引術,其靜功則幾乎完全是南宗丹法。而也就是說,易筋經雖為道家功法,卻以少林之名弘揚,因此,易筋經可視為佛道融合的典范。在宋朝,自宋真宗開始崇信道教以后,正統道家因唐末呂純陽之肇始,已經邁入道、佛合一,禪、道同參的正統丹道途徑。紫陽真人張伯端創立了道教南宗,強調“先命后性,性命雙修”,意思是身心都要修煉,先鍛煉身體,因為好的身體是完美人格的基礎,再修養性格。紫陽真人,又稱張紫陽,著有《悟真篇》名世,與東漢魏伯陽所著《周易參同契》合為正統道家千古丹經。他撮取道、佛兩家修煉的宗旨與方法,倡導身心和諧及超越,“以天地為爐鼎,身心為藥物,涵容性命雙修”;并以詩詞一一敘說功夫境界的程序,一洗歷來撲朔迷離的丹道修煉方法。易筋經的創立者紫凝道人,則是中華武術與上述丹法的傳承人。這位紫凝道人來自武術之鄉浙江臺州,這里有名山天臺一萬八千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這里高道輩出,葛玄、司馬承禎、李白、徐靈府、馮惟良、葉藏質、張無夢等皆曾修真于此。此外,天臺山也是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在這里,天臺宗三祖慧思曾潛心修學道教的神仙方術,他說:“藉外丹力修內丹。”同時,道教南宗的大本營——桐柏宮也在這里坐落。桐柏宮的南邊,就是天臺紫凝山。紫凝道人正是在天臺深厚的道釋武文化滋養下,將道教南宗修煉方法和中華武術融合為一體,從而寫下了在內可練精氣神、在外強壯筋骨皮的《易筋經》,而《易筋經》的基本功法與道教南宗的丹道修持法是相同的。《漢武帝內傳》記載,習練易筋經,“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任何的功夫,都是需要堅持來成就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一統于道。中醫常講“氣血”而字,這各種毛病,都是那氣血出了問題。說糙兒點,只要您氣血充足且平衡,那您就啥毛病沒有了,并且您這五臟六腑、奇恒之腑,樣樣功能良好,并且互相配合非常密切,能解決很多的問題。比如王慶華老師就是活的例子,只要手往您背上一捋,就好像進化了N代的CT一樣,哪兒氣血淤滯了、血流少了、氣虛了,哪兒氣郁了、上火了、有淤血了,都看得清楚明白。還有“神”的就不說了,引用前人總結的:“氣血者,人之神也”。【先說明幾點二十八式易筋經的要領:1.自然呼吸;2.動作到位;3.以力引氣。那么作為一種導引術,這些要領有何具體意思呢?首先,人體不同的動作,可使氣有不同運行路徑,這就體現了動作到位的重要性,動作不到位則氣不能運行到特定的部位,也不能通過特定的經絡其次,動過“力”這一動力,是氣得以運行。有的功法里講究用個人的意念,或意志力,但是意念不如用力更易操作,更易教學,稍不注意會有走偏的危險。以力引氣的話,只需要擺好動作,稍加用力即可。只需要通過對動作的糾正使得氣運行在設計好的路線里,這也再次體現了動作到位的重要性最后,就是關于自然呼吸,或者說是放松。有一個現象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過,當肌肉緊張的時候,緊張的肌肉處氣血就會凝聚。當練功時,若是在氣血走行的路線上肌肉緊張,氣血就會停滯在那個地方,無法繼續前進。這對體內邪氣外排的過程是十分無益的。另外,呼吸本身也是導引的一部分,通過呼吸對全身之氣有一個加強運動的作用。但如果不自然呼吸,則呼吸時氣的分布會有多有少,這對身體的平衡有是有害的。以上是分開解釋的,個人練功時,以上幾點是同時發生的。自然呼吸、動作到位、以力引氣與放松都是要領沒有輕重,更沒有先后,都是相輔相成的。當然,這些都是現階段的體會,若有不妥之處,可以繼續研究。】二十八式易筋經是中國傳統的一種健身功法,相傳為著名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的三經之一,是一種動靜相兼,以動為主的祛病健身延年的氣功良術。它的柔美有如太極拳,剛健則接近少林拳。由于功效突出,自古以來一直在民間流傳,成為群眾所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練此功法能使神、體、氣三者,即人的精神、形體和氣息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培育真氣,除卻病邪,進而達到防病治病,保健強身,抵御早衰,延年益壽的目的。二十八式易筋經套路精辟,功式穩健,男女老少皆可學練。只要按此功法要領循序漸進進行鍛煉,即能使食欲增進,睡眠深沉,精神飽滿。堅持鍛煉,更能耐寒抗熱,增強體質,明顯提高工作效率。體質虛弱或患有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系統等慢性病者,郊能認真鍛煉,均能收到很好療效。【練功注意項】二十八式易筋經功式較多,難度亦大,學練此功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好練功的時間和地點。一般而言,時間宜擇每日清晨,地點則以翠柏松林或花木草叢為佳,這樣不僅空氣清新,亦少外界干擾。2.做好練功前準備。練功前不可劇烈活動,但應耐心活動腰、腿、頭、頸等部位,以免練功時造成拉傷、扭傷或抻傷。不可空腹練功,功前可飲一小杯白開水。切忌飽食、醉酒或盛怒之后練功。3.練功時,宜情緒飽滿,精神集中,尤應排除“七惰”干擾。練功人常言:“先在心,后在身”,說明安靜專一、雖動猶靜確系練功以求健身,療病之先決條件。4.練功時,呼吸自然,切忌屏息憋氣。動作要求平穩,姿勢力求準確。有些動作雖一時難以做到,但只要認真刻苦,久練必見成果。書中各式前提“用力”一詞,一般均指靜止性用力即俗稱之“便內勁”。此功法以力引氣,則力發氣必循經絡,走臟腑,才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低,棟功時除力求姿勢準確外,更應仔細體驗各式中的力片氣必近在及身體各部位的感覺。只有通過個人不斷地刻苦踱煉,掌握用力方法、部位和角度,才能體驗到各部位的不同感覺,收到練功的成效。5.循序漸進,切忌急于求成。本功法優點之一在于:既可練全套路,亦可單練一式或多式。如學練時間及精力有限,不妨根據本人體質或病情,擇其有關式子加以鍛煉。如條件許可,亦可于練完全套后,加練有關各式。如有所需,可酌情增加次數,加大運動量。但應量力而行,逐漸增加,力避過勞,免傷身體。6.務必持之以恒。如欲練有成效,還須經常鍛煉,不可中斷。最好每日練習一次。若能每天認真刻苦練此功法,一年之后,健康情況必有顯著好轉,甚至體質也有根本變化。7.練此功法,最好不同時練其它氣功,或先練此功,再練其它氣功。【功前準備活動】1.轉膝活動雙手扶膝,中指和食指分別摳在內外膝眼穴上,將髕骨摳住并上提,手掌根部輕輕壓在鶴頂穴上。然后下蹲,使脛骨與腳面成45度,先自左向后、右、前三面緩緩旋轉膝關節八次,然后再自右向后、左、前三面緩緩旋轉膝關節八次,使膝、踝、腳掌和腳趾都得到活動。髕骨應有輕松感。能防治髕骨軟化癥、膝關節水腫及風濕性關節疼痛(見圖1)。2.轉腰活動兩手叉腰,大拇指用力按在環跳穴上一寸處。以腰為軸,上帶胸、背、肩,下帶胯部,先自左向后、右、前,再自右向后、左、前緩縵轉動各八次。用力點在環跳穴上一寸處。轉動后腰間盤和腿部均有輕松舒適感。可預防腰部抻傷、拉傷或扭傷(見圖2)。【功法】預備式1.身體直立,兩腳并攏,懸頂直頸,下顎內收,松肩垂肘,松腕垂手,胸腹放松,平視前方。精神集中,呼吸自然。2,右腿向右橫跨半步,兩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曲肘握拳,置于肋下。(見圖3~4)第一式/  馬步揉球一、動作1.接預備式。兩膝前屈,引體下蹲成馬步,兩膝與足尖成垂線,上體挺直不動。在下蹲的同時,雙拳變掌,掌心向上,由兩肋下用力向前平伸而出。雙臂伸直,臂與肩同高,翻掌心向下。(見圖5)2.兩手掌心向后,作劃水狀緩緩經身體兩側劃至離臀部約六寸并略高于臀之處。(見圖6~7)3.翻掌心向上,兩臂伸直,從身體兩側緩緩用力上托,如舉重物。兩手過頭,成力托橫閘式。(見圖8)4.保持下體姿勢不動(馬步),腰挺直,抬頭平視前方。右手翻掌,屈肘內旋至額前,與眉同高。同時,左臂劃一半弧屈肘至臍位。兩手掌心上下相對,如抱球狀。(見圖9)5.以腰推肩,肩推肘,肘推腕,臀部亦隨腰移動。兩手在胸、腹前交替變換位置,左右上下劃動,兩掌心亦向.上向下相互交替,如揉球狀。上體向右擺動時,右臂在上,掌心向下,左臂在下,掌心向上,雙臂隨.上體向右擺動至右側,隨即緩緩互換位置,變為左臂在上,掌心向下,右臂在下,掌心向上。而后,上體再向左擺動,并按上述動作變換手勢。如此重復四至八次。(見圖10~11)二、要領1.此式力在兩肩和手。出手、翻掌、后劃、上托等動作應緩慢有力。氣要下沉,氣與力相接,不可間斷。2.揉球時,以肩帶動臂、胸、髖、膝,動作要柔和。兩手勞宮穴始終相對。手心有熱流感,久練手掌和手指均有針刺似的麻脹感。三、作用此式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一定益處。第二式/  丁步撐掌一、動作1.接上勢。左腳不動,右腳尖向內扣轉90度,上體隨之向左轉,雙腳成丁字形。右腿挺直,左腿前弓。此時,左掌在胸前齊胯處,掌心向上;右掌在胸前,與肩平齊,掌心向下。接著,兩掌掌心相對,緩緩相搓而過,動作越慢越好。而后,左手帶動整個手臂用力向前推出,掌心向前,指尖向上5右手則帶動整個手臂用力向后推出,掌心向后,指尖向下。兩臂拉平,與肩同高。上體挺直,雙目平視左手前方。兩掌同時用內勁向前、后撐推四次。(見圖12~13)2.以腰帶動高和髖,使上體緩緩向右轉動180度。隨之,左腳尖向內扣轉90度,右腳尖向外轉動90度,兩腳仍成丁字形。同時,兩臂一邊用力繼續抻推,一邊以肩帶動時和腕關節,用力圍繞身體旋轉扭動,變成右掌向前,指尖朝上,左掌向后,指尖向下,兩臂拉平,與肩同高,雙目平視右手前方。此時,兩掌用內勁同時向前、后抻推四次。(見圖14)二、要領1.練此式應在撐推、擰腕、轉動肩關節和腰部等動作上下功夫。2.撐推時,要用內勁,而且應不斷用力,不可一推一松。氣下沉,并隨力由兩肋外側發出,經兩臂至手,使手掌和指尖均有熱、脹、麻感。3.上體向右轉動180度,轉至90度時即應合肩,使氣往下沉。三、作用此式對于腕關節扭傷、四肢無力、上肢風濕性關節炎及上肢關節脫位等均有防治作用。第三式/  馬步搓掌一、動作1.接上式。上體左轉90度,兩腳尖向前。兩腳與肩同寬,目平視前方。上體下蹲成騎馬蹲襠式,大腿與小腿、小腿與腳面均基本成直角,兩膝不過腳尖。同時,兩臂外旋,向胸前合攏,掌心相對,指尖向前。(見圖15)2.右手翻掌,變掌心向下,與膻中穴同高;左手收至肋下,與水分穴相平。左掌用力向前插出,右掌則使勁向后摟,兩掌相距約六寸。當兩掌上下相搓而過時,兩勞官穴應相對。3.左臂伸直,翻掌向下,同時,右手收至右肋下,變掌心向上。如此兩手往返相搓八次。(見圖16~17)二、要領1.此式力從扃發,兩肩前后扭動,帶動臂和腰,用力前插后摟,使肩、肘和腕關節都得到活動。2.搓掌時,腰挺直,氣沉丹田。用力時,氣從丹田發出,經兩肋。兩肩至兩臂。初練者有蟲爬感,久練則有熱脹感。三、作用對上述關節挫傷、扭傷及風濕性關節炎有防治作用。第四式/  恨地無環一、動作1.接上式。兩腿相并伸直,雙手掌收至肋下。兩手掌心相對向上往頭前兩側劃弧。至兩臂成圓弧形時,翻掌向下,平頭部時開始用力下壓至胸前。兩手隨下壓動作逐漸變掌心向外,手指向下。(見圖18)2.雙手沿兩肋用力向下插,過髖后沿雙腿繼續下插至腳面。隨雙手下插,引上體下蹲成坐式,兩膝不超過腳尖。腰挺直,目平視前方。(見圖19)3.兩手翻掌,手心向下。兩掌由腕關節帶動,在腳面向外側劃一圓弧。兩手曲指成虛提物狀,沿雙腿外衡用力上。4.以肩帶肘,以肘帶腕,繼續上提至胸前。變虛拳為掌,兩掌心先相對,而后向外翻轉,沿兩肋用力下插。如此重復四至八次。5.接上動作。雙手收至肋下,握拳成預備式。二、要領1.兩手在胸前由掌心相對變為掌心向外時,肩部自然分開。下蹲時,松腰鼓小腹,氣往下沉。雙手下插時,力和氣從掌心發出,掌心應有熱脹感。2.起立時,兩手用力上提,兩腳使勁蹬地。意念地上有環,提環而起,可將大地拔起。此時氣由丹田發出,隨上體的直立而上提。練此式時,心臟有上托的感覺。三、作用此式氣走手厥陰心包,對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有防治作用。第五式/  推山插掌一、動作1.接上預備式。左腿外移,兩腳與肩同寬,兩腿微屈。(見圖20)2.兩拳變掌。左肘抬起,前臂向內旋轉,使掌心向外,臂與肩平。右手翻掌,手心向上,與鳩尾穴同高。兩掌同時向身體左側推插。推插時,以肩帶動肘、腕、腰、髖隨之向左移動。(見圖21)3,左臂外旋,掌心向上,右臂內旋,掌心向外。兩掌同時向右側推插。(見圖22)左右變換方向,重復四至八次。二、要領氣沉丹田。氣隨力沿上肢外側發出,直達手掌外側的小天星。練此式時,外掌有發脹的感覺。三、作用能防治手臂和胸、肋等部位的關節炎等。第六式/  左右云手一、動作1.接上式。兩臂向右上方自然伸直,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掌心相對。兩臂由右向左前上方作弧形擺動,腰部隨之同時轉動。當雙手擺至頭部印堂穴時,頭后仰,目視雙手。兩臂繼續先向左前方、后向左后方作弧形擺動。當擺經胸部鳩尾穴時,兩臂用力向左后方擺去。此時,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掌心。上下相對。兩肩亦隨腰用力向左后方扭轉。扭腰時,軀干挺直,兩腳不動。(見圖23)2.左右變換方向,重復四至八次。二、要領1.轉腰時,兩肩用力向后紐轉。兩手同時用力向前抻,并盡力取齊。勞宮穴相對,上下相距約六寸。2.此式力在兩肩,氣在上焦。氣隨力由上焦走肩肘、和腕。兩掌有熱、脹感。第七式/  轉腰后插一、動作基本同上式“左右云手”,所不同的有以下兩點:1,兩臂擺經頭部上星穴后,兩掌逐漸并排,十指同一方向,兩拇指稍稍靠攏。當兩臂擺至右前上方時,掌指先下,隨后劃弧線向左下后方斜插,高度略平于大腿外側的風市穴。與此同時,腰亦向前向左,作較大幅度的彎曲、旋轉。(見圖24)2.兩掌心翻轉向下,腰同時挺直,向左后扭轉;兩掌用力向后抻插。兩臂伸直,兩手盡力比齊。腰干挺直,目視后方,兩腳不動。(見圖25)如上左右變換方向,重復四至八次。二、要領1.腰挺直向后扭轉時,右(左)肩亦應隨之用力向后擺動,使上身正對后方。2.此式氣在中焦。氣隨力行至指尖,手指有熱、脹感。第八式/  轉腰下插一、動作基本同上式“轉腰后插”,不同之處有:1.手臂和腰部的擺旋幅度較上式為大;2.兩手擺經頭部時,應與百會穴相對。兩手由頭部擺至右腳外側時,應轉向左面擺經雙足腳面的左右解溪穴,而后再經左腳外側的昆侖穴,向后用力斜插下去。此時,彎腰低頭,右太陽穴對準左腿的鬧尾穴。(見圖26~27)3.如此左右變換方向,重復4~8次。二、要領此式氣在下焦。小腿外側,尤其是足三里穴有酸、麻、脹感。三、作用以上第六、七、八三式分別走上、中、下三焦。練此可活動頸椎、胸椎以及肩、腰等關節。此外,對腹脹、胃脹、胃下垂,小腹下垂和腰部疾病等有防治作用。第九式/  丁步插掌一、動作1.接上式。兩臂掌心相對,從右下方向左上方,而后再向右下方作大弧形旋擺,經面部擺至胸前;腰干隨之伸直。左手翻掌,兩掌收至肋下,掌心向上。2.左腳掌向左旋轉90度,右腳跨前一步,與左腳成丁字形。右腿微弓,左腿挺直。3.在右腳跨前一步的同時,左掌在腋下由里向外劃一小圓弧。接著,右手劃一大圓弧,經身體右側向前直插,拇指向下,掌心向右。左手劃一小圓弧后,經身體左側變為立推掌并推向右前方,使左虎口卡在右臂曲池穴上,掌心向前。,(見圖28~30)4.兩臂向外旋轉,使掌心向.上3兩手收至肋下。右腿后撒一步,身體隨即由右側后轉,右腳亦隨之后轉,腳尖向前。左腿隨身體后轉以后,向前跨一步,腳尖向左。左、右腳成丁字形。左腿微弓,右腿挺直;同時.上肢動作與“3”相反。(見圖31~32)5.左右變換方向,重復二至四次。二、要領1.本式要領在于以腕的旋轉帶動臂和肩。曲肘,力在肘尖和掌外側。直臂,力在肩、肘和腕。2.氣下沉。直臂,氣在五指。曲肘,氣在手掌外側的小天星。腕、指和掌外側有熱、脹感。三、作用可防治肩周炎、肩臂拉傷、扭傷及腱鞘腫等癥。

1、酸辣土豆絲/  /  /  /  /  /  /  /  /  /  / / ·原  料: 1個土豆、小辣椒、花椒、蒜瓣。·操  作: 1、把土豆去皮切絲,越細越好,刀功啊~~再把青紅椒切絲,蒜瓣切粒。2、土豆絲切好,過冷水去淀粉,這樣炒出的菜口感脆。3、準備好鹽和白醋,用白醋會是菜品看著色彩干凈。4、開火、坐炒鍋、添油。5、油溫熱時,把花椒粒放進去,炸出香味,花椒一定要撈出不要,油熱時,把辣椒絲和蒜粒放入爆出香味。6、倒入土豆絲,掂鍋翻炒幾下。7、倒白醋,放鹽,動作要快,再翻炒幾下,使鹽味更勻。8、菜熟裝盤、整形,一盤酸酸辣辣脆脆的土豆絲就可以上桌了。2、熗炒土豆絲原料土豆3個,蔥5錢,干辣椒4根,花椒10余顆。菜油1兩,鹽4分做法1、土豆一個,洗凈削皮,切粗絲; 把土豆絲放入盆里,加入清水漂洗后,打起瀝干水分,蔥切短節子。2、炒鍋內加油燒至七成熱,先下干辣椒、花椒,蔥、鹽炒一下(動作要快),當辣椒變成棕紅色時,然后加入土豆絲,迅速翻炒至熟,起鍋即成。特點土豆絲脆,味帶微辣,吃飯下酒均可。3、醋溜土豆絲原料:/ 土豆2個、西洋芹3~4根、紅辣椒1根、姜 鹽1/4小匙、糖1/2小匙 、白醋4~5大匙、香油1小匙/ 作法:/ 1.土豆去皮切絲,用清水泡5分鐘,瀝干水分。/ 2.西洋芹切條狀,紅辣椒切絲備用。/ 3.用少許油爆香姜絲、紅辣椒,下西洋芹略炒,添加鹽1/4小匙、糖1/2小匙,再下土豆絲快速翻炒,熄火前,添加醋及香油調味即可。/ 4、青椒土豆絲原料:土豆2個、青椒2個、油鹽適量、蔥1顆,姜1塊。做法:1、土豆用刨子去皮,洗干凈切絲,用水淘去淀粉,撈出瀝干水分。青椒洗干凈,把青椒里面的筋撕掉,切細絲。2、將油鍋燒熱,然后再放油,然后放入蔥花姜末熗鍋。聞見蔥花的香味同時放入青椒絲、土豆絲煸炒2分鐘。3、待土豆絲斷生變成半透明狀,加鹽味精炒轉,出鍋也可以加點醋。5、土豆絲攤雞蛋原料:雞蛋2個,土豆2個,精鹽,味精,胡椒粉 適量制作:/ 1)將土豆去皮切成細絲,用水洗一下后放入大碗中,打入兩三個雞蛋,用筷子將雞蛋和土豆絲打勻。/ 2)將平底鍋燒熱放油,把攪好的蛋糊平攤在鍋內,兩面煎黃,土豆絲熟透后出鍋裝盤,薄薄地撒上精鹽、味精、胡椒粉。/ 6、涼拌土豆絲原料:土豆2個、鹽、糖、醋、蔥絲、辣椒油、香油、雞精適量做法:1. 土豆去皮洗凈,切絲,放清水里過一遍。2. 燒開水,將土豆絲焯熟。3. 撈出來再過一遍涼水。4. 撈出來控干水分,放入干凈容器中,撒上所有調料拌勻后裝盤即可。/ 7、干煸黃金土豆絲/ 原料:土豆絲400克 、花椒、加碘食鹽、干辣椒、香醋、大蒜、生姜、芝麻香油/ 作法:1:先將土豆洗凈,去皮,切成絲狀.然后撒鹽拌均勻./ 洗幾根小香蔥,切成碎茉./ 2:將油燒熱后,將土豆絲到入鍋里,立即均勻鋪開.(油要多一點,不然就會糊鍋了)/ 3:可以用鍋鏟輕輕的鏟一下,看看有沒有糊,有沒有粘在一起./ 4:等土豆已經成餅狀并可以轉動時,就將土豆翻面,直到2邊都炕成金黃色時,可以隨意的翻面時,便將香蔥撒在正反2面,小火炕一會兒/ 5:等香蔥粘在土豆餅上時就大功告成了!8、土豆絲餅/ 原料:土豆1斤。/ 花生油100克、鹽5克、香蔥100克、雞蛋1個 ,少量淀粉。做法:1、土豆去皮洗凈切成細絲, 香蔥切成蔥花。2、土豆絲放大碗里。放蛋液、淀粉、鹽攪拌均勻,3、平底鍋里放油燒至3成熱,將調好的土豆絲放鍋里用勺子均勻攤平壓實弄成一個圓餅,炸5分熟 ,4、一面煎黃后小心翻到另一面,兩面煎黃后又面撒入蔥花,一這要把蔥花壓入餅內才好吃,待兩面焦黃色即可。上桌后可依各人的口味加入椒鹽或番茄醬,其實什么都不加更好吃。/ 9、土豆絲煎餅1、大土豆兩個削皮切絲,蔥切末 2、取雞蛋四個打入盆內,加土豆絲攪勻(放適量鹽) 3、平鍋燒熱加油,攤上準備好的土豆絲(火不要太大),待餅成型后翻面 4、土豆熟后即可盛盤 / 10、煎土豆餅 1. 土豆1斤洗干凈削皮,刨成絲. 用廚房紙或布壓干土豆里的水分. 2. 加入2飯勺干面包屑,目的是吸干里頭還有水分. 小洋蔥一個切成細絲放到土豆絲里. 3. 最后加入一只雞蛋和適當的黑胡椒粉,鹽一起拌好. 4. 平底鍋燒熱下油后, 把適當土豆絲放到上面, 壓扁煎到兩面金黃為止.

WED989VI458EMLOEF44EF8EF


國際書展美國商業週刊台南哪裡訂國際書展雜誌收書時間哪裡訂便宜國際書展台時亞洲台北哪裡訂國際書展Forbes南投哪裡訂
讀者文摘新客戶訂購價 2020年遠見雜誌新竹哪裡訂 天下雜誌 英文版要看幾次? 練習英文口說? 免費送mp3語言學習機? 2020年商業周刊怎麼訂閱最便宜 2020年商管財經雜誌桃園哪裡訂 看懂天下雜誌要多久?哪裡訂購?高中生適合看嗎? 時代雜誌彰化哪裡訂 2020年台時亞洲台中哪裡訂 今周刊+國家地理雜誌訂閱大優惠?送四大好禮,真不敢致信? 家庭育兒雜誌桃園哪裡訂 休閒時尚雜誌優惠訂閱價格 time時代雜誌訂閱 免費送禮物? 時代雜誌太多國際新聞又不關我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lvp1cfefg 的頭像
    glvp1cfefg

    glvp1cfefg的部落格

    glvp1cfef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